名师工作室|走近鲁迅,走进“这一篇”的课堂
散文是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主导文类,我们可以细数,苏教版时的《月光启蒙》《爱如茉莉》,统编版里的《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等等,都是散文。但是在王荣生先生所著的《散文教学教什么》中分析到了,我们目前散文教学的困境是散文理论研究缺位和散文解读理论的几近阙如。2021年12月9日,顾丽芳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们齐聚大义中心小学,开展了“走近鲁迅,走进‘这一篇’的课堂”研讨活动,共同探讨散文教学的要义和策略。
朱骐老师执教六年级上册鲁迅单元的《好的故事》。他将自己化身为鲁迅先生,娓娓讲述故事的开头。接着在多样的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梦的“美丽、幽雅、有趣”。最后,补充写作背景,鼓励学生解读“梦”和“昏沉的夜”的象征意义。
活动的最后,顾校就三个微讲座和朱老师的课,做了精彩的点评:
顾芳主任的讲座的主要特点是“理性思考、逻辑建构”。她分析了当下散文阅读教学中情感问题的缺失原因,提炼了散文情感教学的价值以及策略,为我们呈现了典型的课题式思维案例——基于问题去实践、阅读、思考和改变。范金翠教导的讲座可以说是“感性实践、串珠成链”。她从丰富的案例出发,从三个维度进行了整理、思考,达到“举三反一”之效。秋秋校长的讲座可以用“本质追问、海量阅读、整体思考、主题建构”来概括。作为语文老师的她还是一位作家,她的阅读积淀成为引导学生阅读的最好资源。好的老师就是好的课程,学力的核心就是阅读力,阅读就该成为我们的常态,秋秋校长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实现“阅读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她把自己的阅读经验、阅读思考,与学生、教材,和她自己的生命成长融合起来了。今天我们的分享不仅是语文的、专业的,还是一种生命意义上的分享。我希望我们的老师,要始终保持一种成长的姿态,真正进步的动力是你内心的种子。
朱骐老师的课《好的故事》给我的感觉是“回到原点,回归清简的散文教学”。以朗读为基本手段,层层读悟,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在读正确读顺畅上下功夫,全班几乎没有读错的地方。在“读懂”上下功夫。《好的故事》对于学生来说理解是难点。老师巧妙点拨:“这些没有任何修饰的事物,为什么是‘美丽’的?‘鸡’为什么是美丽的?”引导学生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读透”上下功夫,如何通过课后阅读链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身处课堂的我们仿佛随着师生对话一起被深深卷入课堂,读懂、读透了课文。朱骐老师更是把自己当作了鲁迅,全身心投入,在半梦半醒之间引导学生朗读、体悟、追问,直至豁然明朗。
如果说有小小的建议,那么我希望对除了“美丽”之外的“幽雅和有趣”再作些揣摩, 除了静态的景物,作者对梦境中的事物动态的描写着意不浅,如何从中体悟中“幽雅有趣”来,还可以更加丰富和立体。整堂课天然去雕饰,又不失语文的本真。建议每个老师要有敢于突破的勇气与智慧,不迷信权威,站在学生学的角度,用儿童的方法,大胆探索语文课堂,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让孩子们喜欢上语文,也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