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校概况>校友>详细内容

校友

乾坤百年事 风雨半床书 | 石梅书院里的那些人和事——邹朗怀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2-23 13:26:52 浏览次数: 【字体:

邹朗怀(1878-1943),名铭书,字朗怀。他出生在常熟城里一个清贫的家庭,依靠祖父教私塾为生。他年幼时就勤奋好学,年十六岁时,考中秀才,嗣后进入上海同文书院读书,毕业后赴日本早稻田大学深造。当时他就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同盟会、兴中会,从事民主革命活动。邹朗怀和孙中山先生合影照片,悬挂在家中的墙上,照片后面还有签名和题词,可惜在抗日战争时期遗失了。他学成归国,当时宋教仁正在上海创办《民立报》,邹朗怀曾担任过该报编辑,家中藏有装订齐全的全份《民立报》,一直放在他小书楼的坑床内,可惜也在抗战时散失。

邹朗怀在教学上,从不敷衍了事,也不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循循善诱,使用启发式教学,让同学们易于接受消化,且总是当堂巩固,务使同学们牢记掌握。假若个别同学有不懂的地方, 邹朗怀在放学后宁可放弃休息,一定要使那同学弄懂为止。有时他回家很迟,当家里人问他原因时,他老是笑着说,辅导了几个没有听懂的同学呀。邹朗怀这种诲人不倦的精,深深地影响了他教育的学生,像远在美国任教的金祖贻教授,他曾和他的老同学谈及邹朗怀当年认真教学的情形,认为永远要向老师学习。

邹朗怀一生任教,数十年如一日,真可谓桃李满天下,许多同学确已成名成材,大学教授、高级工程师等已不胜枚举。他们对祖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些成果,可以慰藉邹朗怀于九泉之下。邹朗怀身后萧条,仅存藏书两柜,但这些藏书也于“史无前例”文革中全部遗失和被毁了。邹朗怀一身高洁,两袖清风,他 “廉洁奉公,勤俭节约,诚恳谦虚,好学不倦”十六个字的身教,留给后辈至今仍是永志不忘。

终审:smbgs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